迈出新手村
最近又翻出来以前的小项目,外加上要换电脑了,还得整理一下文档。发现了角落里的诸多文件,于是回忆涌上心头 从上学到工作,真的是点了一大堆的科技树,现在看来似乎感觉哪哪都懂点,哪哪都不精通
本科支线: Obj-C(iOS)
2017年的秋天,大一刚入学不久就听说有了社团招新的活动,当时感觉写代码很有意思就想着去报名看看。到了之后才发现有那么多细分领域,什么Web、Android、iOS、后端、SRE...
当时我人生的第一步手机是iphone7,也不懂技术上的区别,就寻思报个iOS吧。结果后面发现居然还要配个mac啊。这方面我老妈还是很支持我的,当即就去Apple解放碑提了人生中的第一台mac。那时候啥也不懂,瞎选了一个8+512的,实际上买回来第二个月就后悔了,RAM是真小。
陆陆续续跟着学了三个月左右,后来点了别的科技树(数学建模)之后,就没再接触过了。
这块基本都是做了一些小demo,比如说贪吃蛇、连连看之类的。大四的时候还做了一个扫码伪装出校码的(外面的小吃街太好吃了,当时封校根本出不去)
本科主线: Matlab
在得知数学建模得国奖能保研之后,直接是开始了建模生涯。Matlab作为绝对主力,陪我打了大大小小四五十场比赛吧。虽说省一拿了不少,最后还是没拿到国奖。
这个是我最喜欢的技术了,相比coding,modeling也同样重要,并不是一味的敲敲敲。
后来在大三大四期间,matlab还帮我兼职赚了一万多块。
然而在毕业之后,到研究生入学这段时间,才发现这玩意企业都不用啊 TAT ,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实习。
研究生支线: Python
读研嘛,做实验嘛,Python基本上是人手一个,不过因为我是专硕,没有论文要求。所以这块没有什么工作上的亮点。
研究生主线: Kotlin/Java(Android)
读研了,导师发现我有iOS经历之后,就让我做Android的项目了,后面项目也是成功交付了。累计的技术,也让我在秋招收到了字节、百度等offer。当时是真喜欢字节,北京这该死的户籍制!
期间还做过一些Android + tflite的端侧CV,指导了小学弟们拿了一等奖😄。这里有个有趣的小故事,其中一个小学弟,还因为这个原因也加入了我们实验室。不过那时候我都上班了。
工作之后
续上了 工作两年有感
这块在工作方面陆陆续续的接触到了Java、Vue、Golang、Python,自己由比较感兴趣接触了一下Flutter、Swift
未来的目标: AI全栈
AI时代的到来,让写代码似乎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。这时候本来浅尝辄止的科技树们,反而变得很有用。我只要组织好项目结构,然后控制好输入输出,防止AI乱叠加代码就行了😂。本质上就是自己掌控整个项目的宏大蓝图,AI帮助完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demo。
回到最开头的内容,最近接着LookMe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个人项目。之前每一个项目,都是在从demo到项目的路上,因为遇到种种的技术挑战,就在新手村折了。 不过庆幸的是,每次折了之后,也让我收获了不少的经验,起码下次的起点不再是0了。
这次的目标是做一个Mac上的AI Todo工具,整体技术路线是(这些东西乍一看很多很复杂,实际上都是在之前的一次次"尝试-放弃"里慢慢累计起来的):
- Swift:实现悬浮、菜单栏、主页面
- Golang: 实现本地后端,统一打包到dmg里,一键启动
- AI: OCR、VL、LLM
目前已经完成了MVP的验证,正在努力迈出新手村!
